《家》的觀后感300字(精選8篇)
《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家》的觀后感3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1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于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后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后,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愿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大膽反抗。最后,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2
我并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先接觸巴金先生的文章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的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20年過去了,至今還記得學習《雷雨》時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繹,但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是今年寒假和兒子一起讀的《家》。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后果,越是讀到后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占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玨。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于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玨,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讓每一位讀者熱情,沖動和幼稚,《家》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于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沖下去,千萬別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3
最終讀完了《家》的最終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著不可避免的明爭暗斗,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于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斗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并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群象征著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群象征著另一端。關于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著滿腔活力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里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
于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說什么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著,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說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明白自我的訂婚日后,“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蒙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墒窃谛睦锼麉s為著自我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痹诟赣H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著一生的夢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里打轉:‘一切都完了?!男睦锊刂簧俚脑?,可是他一句也不說?!庇质敲?,又是思想的撞擊。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4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的,這本書沒有固定的內容。它主要寫的多半是我們喜聞樂見的身邊瑣事。讓我們結識那些善良的人們和忠誠的勇士,去認識那些丑惡的嘴臉和險峻的現實,從而體味人間的摯愛與友誼,感受非凡的智慧和快樂,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智慧的熏陶。書中討論的人物的成長史,浸透了人生奮斗的金玉良言。是人們立身處事的好教材。通過讀這本書,可以從中學到人生的哲理和經驗,使我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這本書,無論從哪里讀起,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不僅用細膩的文筆傳情達意,或鞭撻丑惡的現實,或贊美善良的人們,或歌頌舉世英雄。作者用平淡的筆法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事,用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的不滿或贊揚,只要你用心去閱讀,相信你每次都有新的發現。而且用跌宕起伏的懸念,絲絲入扣情節來展現藝術的魅力,引人入勝。
讀了這本書后,我明白了:在人間之道上,我們要多做善事,不然作者會在文章中揭示你的惡行的!要好好做人,不要做壞事。還有,我們以后要好好讀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吧!好好學習,
不讓家長失望,不讓老師操心,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5
閑暇之余,重新閱讀了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感觸頗深,一個個人物的形象再現我的腦海。順從的覺新,謙遜的覺民,激進的覺慧……他們在封建主義的黑暗中掙扎、反抗,在黑暗中尋找著那份渺小的希望……
《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述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化、潰敗的歷史,寫出了封建大家庭高家公館從最初的繁華到逐漸的沒落。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書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主人公——覺慧。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批判和反抗意識的典型新青年。他痛恨著自己大哥覺新順從而導致自己與所愛之人分離的做法,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與自己的爺爺——高老太爺對著干,并且愛著與自己的身份天差地別的鳴鳳。當最終理想破滅時,無法忍受而離開了這個家。
覺慧是一個典型的“人道主義者”。他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更愛上了與自己不同階層的婢女——鳴鳳。但在封建社會下,他們兩人的愛情最后也無疾而終。當他們二人表述了各自的心意之后,高老太爺卻要將鳴鳳送給馮樂山做妾,鳴鳳卻始終心系覺慧,不愿做他人之妾??僧斔齺淼接X慧的房中,覺慧卻因趕稿為而讓鳴鳳改日再說。最后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鳴鳳只能選擇跳湖自盡來阻止自己嫁作他人之妾。自此覺慧一直活在對鳴鳳的自責中。最后兩人的愛情還是破滅了,雖然是意料之中,但卻也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在經歷了愛人鳴鳳、表姐梅和大嫂瑞鈺的死去之后,覺慧終于忍無可忍,離開了這個令人窒息的高公館。而此時沒了高老太爺的高家,也終于成為了一具空殼,逐漸沒落。
覺慧是一個大膽而幼稚的叛徒,并沒有回避舊家庭和少爺的地位帶給他的負擔,而是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他逐步擺脫這些負擔,走向新生活的過程,從而塑造出一個深受青年人喜愛的勇敢背叛舊家庭和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典型。他是“五四”時代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新生活的勇敢追求者。他始終是封建社會里的反抗者們的榜樣和鼓舞的力量。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6
巴金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作家,我讀過巴金的很多書,在他的眾多作品當中,《家》給我的印象頗為深刻。
《家》寫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輕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同時,也寫出了在高府的底層,人們正在或先或后的覺醒。地火在緩緩然而持續地燃燒。如果說大哥高覺新并未覺悟新生的話,那么二哥高覺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覺悟。
三弟高覺慧更如一團火,為高府后院帶入了光明。小說以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內幕,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控訴了舊禮教、舊勢力罪惡,鼓舞知識青年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光明幸福,在至今,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義。
《家》,在語言應用上,更是彰顯了巴金作為杰出的語言大師的功力。語言運用得簡潔生動,流暢奔放,帶著作者濃烈的感情色彩,突顯了其獨特的風格,讓讀者在領略人物命運時,一同體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樂。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7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痹娭衅嗤竦恼Z調,勾勒出女子悲傷而絕望的面龐,她令我不禁想起,《家》中的那奇女子——鳴鳳。
鳴鳳是一位多么可愛而果決的姑娘啊!她的一生如此簡單,簡單到只裝得下兩個人——她過世的母親,和《家》的男主人公高覺慧。
一開始,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婢女。在她的眼中未來除了無盡的勞務便只剩下了黑暗。而漸漸地,她人生中的光出現了,那便是覺慧。覺慧溫暖的笑容給她注入了靈魂,讓她眼中黑白色調的世界變得色彩斑斕??稍谂f社會封建制度的壓迫下,一個普通的婢女又怎么會有多好的下場呢?當她得知自己將會被送出去給一個老男人做姨太太時,我想,她是感覺晴天有一道霹靂的。而更絕望的是,當她向自己的那抹光求助時,覺慧卻忙于革命,無心于兒女情長。而等到覺慧終于知道一切時,得到的卻只有鳴鳳投湖自盡的消息。覺慧啊,當你于午夜夢回,卻又忽然驚醒時,可還記得梅林中你對一位女子許下的誓言?當你白發蒼蒼、步履蹣跚時,腦海中是否還存在著她那癡心等待的背影?
覺慧為了改變當時封建的制度,錯過了自己的愛情,令人遺憾。而生活中,現實里又有多少覺慧這樣的人呢?丈夫為了事業忽略妻子,子女為手機忽略父母......人生道路何其漫長,他們卻連片刻的的停留都不愿意。
請歇一歇吧,為了你自己,為了身旁的美景 ,為了追逐你的人影。人生是一本打開便再也合不上的書。既然如此,為何不放慢閱讀的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個字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斌w會人生的精彩吧,正是鮮衣怒馬少年時,為何不多與同伴共同努力,多珍惜摯友良師,多對父母關心體諒。
若允許, 我愿不從江南走過,只要那如蓮花般開落的容顏,不再等我。
《家》的觀后感300字篇8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后,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并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并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著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并不像覺慧那樣沖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
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么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著覺民、覺慧兩兄弟怎么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斗爭并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