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借用他人的資金勵志故事
成功人士的創業傳奇會讓你會明白:自己不能實現夢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夠有能力、不夠有想法,或者不夠有勇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要善于借用他人的資金勵志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說:“商業就是借用他人的資金?!?span style="display:none">bKP子文庫范文網
是的,商業就是這么簡單:借用他人的資金來達到自己的目際。這是一條致富之路。即使你很富裕,對于這樣的機會,你也不應放過。
人無信不立,誠實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美德。誠實比人的任何其它品質更能深刻地表達人的內心。
希爾頓先生以誠信經營的好名聲為擔保,貸到了數百萬元的資金,在許多大機場附近建造了附有停車位的豪華旅店。
“用別人的錢”必須按照約定時間償還本金和利息。缺乏誠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語,也會被人識破。運用別人的錢。首要誠信。誠信是所有事業成功的基礎。
商業就是借用他人的資金。借用他人的資金,銀行就是很好的朋友。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放貸,把錢借給誠信的人,賺取利息;借出愈多,獲利愈大。銀行放款的目的是發展商業,為了奢華生活享受而貸款,是不值得鼓勵的。
我們看一下查理·賽門斯的例子。達拉斯的查理·賽門斯是百萬富翁。十九歲時他仍身無分文,除了一份工作,只有一些積蓄,和一般同齡的孩子差不多。每個周末查理會定期到銀行存款,其中一位行員注意到他,覺得這個孩子天生聰慧,了解金錢的價值。
查理決定創業,從事棉花的買賣,那位行員讓他貸款。這是查理·賽門斯第一次運用別人的錢。一年半之后,他改為買賣馬和騾子,過了幾年,累積許多的經驗。
有一次,兩個保險公司業務員來找他。兩個都是優秀的保險業務員,業績非常好。他們用推銷保險的收入,自己開公司,卻經營不善,只好把公司轉賣給別人。
很多銷售人員一位只要業績好,企業就能獲利,這是錯誤的觀念。不當的管理會將利潤腐蝕殆盡。他們的問題正是如此,兩個人都不懂管理。
他們去好查理。說出自己失敗的經驗?!八麄兊墓緵]有了,推銷保險至今所賺取的傭金,都繳了學費。如今連養家糊口都有困難?!?span style="display:none">bKP子文庫范文網
“我們對于推銷工作非常在行,應該盡量發揮所長。你具有專業的經營知識和經驗,我們需要你,大家共同合作,一定會成功。”
幾年之后,查理·賽門斯買下他和那兩位推銷員共同創立的公司的全部股份。他怎么有錢?用別人的錢加上自己的積蓄。當然是向銀行借錢。因為他從小就知道銀行是他的朋友。賽門斯得知芝加哥一家保險公司,將所有主動洽詢的客戶,都建立了基本資料,直接開發有興趣的“準客戶群”,效果非常好。
很多業務員不敢拜訪陌生的客戶,浪費了許多潛在的機會。而“準客戶群”是原先就有興趣的客戶,并不會使業務員感到恐懼,成交的機會也更大。
促使客戶主動洽詢的方法是廣告,但是,廣告費用非常昂貴。
查理向達拉斯銀行貸款。銀行非常樂于把錢借給像查理·賽門斯一樣誠信,并且有可行性計劃的人。查理的貸款額度不受限制,他的壽險公司,原來的資本只有四十萬,由于準客戶群制度,在短短十年之內,他獲利四千萬。其后,他更運用別人的錢投資旅館、辦公大樓、制造廠和其他企業。
王嘉廉是全球第一個把軟件公司做到10億美金營收規模的人,也被稱為是華人軟件業中唯一能和比爾?蓋茨并肩挑戰的人。
作為移民后代,王嘉廉很早就開始為將來的生計考慮。念書時,他看到《紐約時報》整整兩頁半篇幅的招聘廣告都是在招聘電腦程序員。覺得市場上一定是很需要程序員,于是去學了電腦程序開發。
畢業后,王嘉廉進入標準數據電腦公司工作,既編程又推銷,學到了一身本事。不久,一個機會點燃了王嘉廉的創業夢想:一家叫CA的瑞士公司來到美國尋找銷售代理。王嘉廉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這個事情。但很遺憾,他沒錢去成立公司。
“我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王嘉廉在接受全球華商名人堂采訪時說。而且,他想出了辦法。自己錢不夠,他找來幾個合伙人一起湊,還不夠,他們申請了能夠申請到的所有信用卡,一起透支出最高金額作為補充。
他們還想盡一切辦法節約成本:比如,找了一個需要勞動力的房東,通過為房東干活兒抵消房租。
“這個月的收入進來我們再去還上個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幾個月,我們都靠這筆信用卡透支周轉?!币驗橛羞@段經歷,后來有人問王嘉廉,你和比爾?蓋茨的區別是什么?他說:“比爾不知道饑餓的滋味?!?span style="display:none">bKP子文庫范文網
曾經問鼎印尼首富寶座的`陳江河17歲創業。從給石油公司賣零件,慢慢拓展生意,直到成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后來又進入原木加工行業,創辦夾板廠。
起初,陳江和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后來他希望進入更多行業,比如棕櫚種植把公司做更大時。他感到力量的不夠。當時,印尼政治經濟環境復雜,搞棕櫚種植,把公司做更大需要社會關系,需要有后臺撐腰。但他沒有。
困難面前,陳江和同樣沒有選擇不做。他說,關系不是天生的,沒關系,他就去找關系。多翻周折后,他找到當時在印尼關系和后臺都很硬的華人企業家林紹良,主動獻上自己的項目邀請林紹良合作。
“我告訴老人家說,我沒有關系,但我能干,能做好生意。你有關系,你不用親自干,替我擺平場面上的事情。我們合作,一起把這個事情做大?!?span style="display:none">bKP子文庫范文網
在接受全球華商名人堂采訪時,陳江河回憶說。
林紹良欣賞陳江和的能力和勇氣。爽快地答應了合作計劃。他們的棕櫚油項目也創造了印尼種植業的奇跡,在短短5、6年間,就賺到了10多億美金。
包玉剛是20世紀香港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
他的創業也是從借開始的。
他先是向朋友借錢買了一條破船。然后,他又用這條船去銀行抵押貸款。用貸款,再買第二條船。依此類推,他用朋友那筆不需要抵押的借款,滾動發展,快速壯大的自己的生意。最經典的是,有一次,他竟然不用抵押就貸款買到一條新船。
怎么辦到呢?
他先和日本船廠下了造船的定單。拿著造船定單加上自己的信用,他和一家日本貨運公司簽訂了把這艘船租給對方的出租協議。最后,他把這兩個事情同時告訴銀行。
“我在日本訂購了一艘新船,價格是100萬。同時,我也和日本的一家貨運公司簽訂了一份租船協議,船造好后,他們租下這條船,每年租金是75萬。他們可以為此擔保,只要船出來,租金不會有問題。因此,我想請貴行支持,給我貸款100萬,讓我造好這條船?”
銀行一聽100萬造船,每年有75萬的租金,不需2年就可以還清貸款。而且還有人擔保這75萬租金,當然可以放款給他。于是,包玉剛這個美夢就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