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總結,須勤于思索,善于歸納。這樣可以提高領導的管理水平,培養出更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下面版主小九收集整理的繪本課程總結,大家覺得這些文章有幫助嗎?
2023年秋季,彩虹花和閱匯課程組在彩虹花和閱課(81511222)開設了彩虹花繪本閱讀公益課程。從此每個周四的10:15分——10:55分就成了一二年級小學生們最期待的時間。每次課前孩子們都早早做好了上課準備,精心準備板書,坐得端端正正,睜大眼睛看著屏幕。
課程組選擇了16本適合低年級兒童的繪本。為了能上好繪本閱讀課程,暑假時每一名助教老師都對這學期的繪本做了深層的解讀。怎樣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引領他們去欣賞、感知畫面的美,并透過畫面和文字去感受它們要傳遞的力量,讀懂蘊含其中的道理,以獲得心靈的滋養和生命的成長?在此過程中,如何讓兒童初步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每一位老師都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反復地磨課,不斷地反思。臺前幕后的老師們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看,老師們聲情并茂,深情多么專注。老師們有時候化身魔法師,將小朋友們“變”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增強了代入感,讓孩子們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情感變化。有時候老師會拋出一連串的問題,讓孩子們猜想下面故事會怎樣發展,或者圖畫上有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小朋友們的心時刻被老師講的故事吸引著,搶著上麥回答問題,和老師互動。
課后意猶未盡的老師和孩子們積極把自己的讀寫繪或者表演的圖片上傳到了小打卡上。
繪本閱讀課程結合色彩鮮明的繪本圖案和活潑生動的語言,不僅有利于孩子深刻理解故事中的道理,也激發寶貝們的形象思維,引導他們學會表演,學會表達,真正讓孩子們愛上了閱讀。雖然和彩虹花晨讀課程相比,我們的各方面還不夠成熟,但是在彩虹花繪本閱讀導教團老師們的精心打磨下,在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參與下,彩虹花繪本閱讀課程在今后定會大放光彩!
《我的幸運一天》講的是一只小肥豬找錯了門,來到了狐貍家,當面對危險時,小豬沉著、鎮定。積極想辦法,動腦筋,終于憑借自己的智慧脫離了危險的故事。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并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每個幼兒的想象、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為了呈現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來輔助教學,想隨著畫面的出現,一步步引出故事情節。在逐步揭示情節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幼兒猜測情節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然后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能積極閱讀畫面。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繪本特點是圖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圖片沒有文字,這就意味著老師怎樣引導孩子來閱讀畫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中,幼兒都積極回應著我的問題,但在整體的把握上不夠突出,以至于給人的感覺是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的感覺,比較呆板,不夠創新。
在教學中老師能引導孩子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如孩子會通過觀察小豬的表情、動作、姿勢、說話,從中想象故事的發展,體會小豬的機智與可愛。這樣孩子們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著作品所引發的快樂。這些想象的內容讓繪本閱讀不僅僅只局限在繪本本身,而是使得繪本閱讀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最后生活經驗遷移。由故事中小豬的機智從而化危險為幸運,遷移到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冷靜,想辦法面對。這是自然而然想到的環節,也似乎是必然的。但也讓我思考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強行遷移會否顯得牽強呢?
總之,在進行繪本教學時,老師要盡量通過自己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吸引孩子,盡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合理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孩子樂于閱讀樂于表達的良好習慣。
周四下午,聽了劉潔老師執教《小豬變形記》。這是英國插畫家本·科特創作的一本圖畫書。它向我們講述的是一只百無聊賴的小豬通過各種辦法模仿、體驗別的動物的生活,想要從中獲得樂趣,但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受到另一只豬的啟發,才找到了真正屬于豬的快樂。繪本運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只小豬“認識他人、認識自我、理解做自己最快樂”的思想歷程。整個故事幽默有趣,使孩子們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要盲目的模仿別人,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由于這本繪本圖色鮮艷,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
這節課在為孩子創造了寬松的'閱讀環境后,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以互動的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系列好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直觀演示法:教師制作了生動形象的ppt課件,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結合繪本聲情并茂的講故事,這樣可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聽器官,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活潑,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提問法:在活動中,劉老師通過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跟著教師的提問學生大膽猜測故事情節,“小豬會想出什么樣的辦法變成長頸鹿呢?”等系列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觀察法:劉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繪本圖畫中的小細節感受小豬每一次變形前后的情感變化。從小豬先前的“想到變什么”到“變成什么”再到最后的失敗,整個故事從充滿激情與希望到變形失敗、黯然失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這一特點,孩子們先觀察小豬在變成長頸鹿、斑馬、大象等動物時的表情,感受并說出小豬變形時內心的激動與欣喜。再觀察小豬變形失敗后的表現,孩子們就能感受到小豬的“慘不忍睹”,于是對“變成別人并不好”就有比較深切體會了。故事最后,當小豬看到另一只小豬在泥潭中快樂打滾時,才發現做自己才是最開心的,而學生對“做自己最快樂”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節繪本課上完了,生動有趣,很有沖擊力。這是我第一次聽這樣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時留給我的思考還是很多的:繪本到底要帶我們的孩子找到什么?是技巧?是知識?是能力?
每每提筆要寫和兒子之間的故事,腦海里寶寶可愛的樣子就會立刻浮現,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去年就分享過和兒子的悅讀時光,今年關于悅讀,我想,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書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對于成年人是這樣,對于孩子也是如此。閱讀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格的熏陶……可以說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還不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在使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融洽了親子關系。
記得寶貝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買了很多大卡,外公給買了唐詩,雖然我覺得這么小看唐詩太小了,但是我也沒有阻止。意外的寶寶對唐詩特別感興趣,一本厚厚的唐詩300首,每天要我們說給他聽,慢慢的里面的一些簡單的唐詩他聽著聽著就會背了。在外公外婆那個年代帶孩子和我們理念上還是有差距的,孩子慢慢的大了,他們會說:寶寶,背個哪個哪個唐詩給我聽聽,特別是家里來人的時候,但孩子不愿意了。慢慢的我意識到了這種行為的錯誤,為了讓孩子不對某一類型的書反感,我把唐詩300首收了起來,并制止了家人的這種行為。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應該是源于他自身的喜歡,而不是滿足大人的虛榮心。
后來我按年齡給寶寶買了睡前半小時,里面的很多小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孩子特別喜歡,每晚說的最多的一定是:媽媽,再說一遍,再說一遍吧。當時的我一直在想,為啥這孩子總是聽一個故事一遍又一遍,不能理解?,F在我想是不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當時他不能在聽一遍后就理解故事的含義,所以需要一次次的去聽,去想,這是他思考的表現?,F在孩子快5歲了,仍然是這樣。讓我驚喜的是兩本厚厚的睡前半小時,通過我們和寶寶的共同學習,里面的故事他幾乎都能記得,偶爾我們不在家,外公外婆說故事,他還能指出說錯的地方。我想這就是他學習的積累,學習不一定在課堂,在生活中也可以。
上幼兒園之后,孩子開始接觸繪本,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因為之前的故事都是我們在說,他在聽。
繪本我覺得最大的特點是,讓孩子參與進來。因為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是國內外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孩子在欣賞文字內容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他不再是單獨的聽我們說,而是津津有味的去欣賞繪本里面的圖畫,并且試著自己去想里面的故事。繪本的內容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等,符合孩子當時的理解能力和所處成長階段的經歷。通過繪本,他知道了見到別人要問好、玩滑梯要排隊、要敢于交朋友、每天要刷牙等等,當然他也這樣做了。在生活中出現過不愛刷牙,吃飯慢等小問題,我們也會通過繪本分享的方式,換一種方法讓他主動的去改正。
伴隨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都比較普及,玩游戲、看動畫片,這幾乎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我家兒子也愛玩賽車,也愛看汪汪隊,看樂迪。但是他幾乎從來沒有主動在家里說:媽媽我想看動畫片,媽媽我想玩手機。更多時候會說:爸爸,給我講繪本,今年我帶回來的繪本是以前沒有借過的,你快看看呀!可見繪本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要高過動畫片,因為他現在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正是通過最開始對繪本有興趣,通過每天的堅持閱讀而逐漸形成的。
總之,親子閱讀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孩子現在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也經常能從書上得到一些啟發,親子閱讀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我會堅持每晚與孩子的親子閱讀時光,與孩子共同成長!